国际关系名词解释的题目
一、请对国际社会多种定义进行比较和给出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
什么是国际社会,是一个在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有的人用类似于共同体的概念,即International community 有的用一般意义的社会的概念,即International or world society 。关于国际社会的定义很多:1、有人认为国际社会是人类各个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2、布尔将其定义为,“一个由国家组成的集团(或者更一般地讲,一个由独立的政治共同体组成的集团),这个集团不只构成了一个体系(即每个个体的行为都构成其他个体权衡的必要因素),而且通过对话和共同规则及制度,建立了引导相互关系及行为的准则,使所有成员都认识到,他们的共同利益在于维护这些安排。”
我所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在这种国际社会里,主权国家在交往中遵循特定的准则,服从一定的目标,从事彼此间的合作,形成一种特殊的共同体。与这种国际社会相适应的国际关系,特别需要尊重道德和国际法,需要建立起一整套与之相关联的运行机制和国际规范。这样,“国际关系一个未言明的事实是,它既不是霍布斯所描述的无政府状态下的相互冲突局面,也不是康德所说的简单超越国际无政府状态、实现联邦制或其他形式的自由联合,而是主权国家在没有统一国际政府情况下的合作与协调式的共处。”
二、美国中立主义和英法绥靖主义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
20世纪30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1)表现:
①绥靖政策的先驱是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该公约使德国获得了与FaGuo平等的地位,使德国在国际关系中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该公约不赞成给予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以安全保证,这明显是将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了东欧和苏联,可以说,《洛迦诺公约》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为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的重新登台铺平了道路。
②1936年,西班牙出现大规模内战,佛朗哥等人建立所谓“人民政府”。在德意对西班牙进行干涉时,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成立“不干涉委员会”,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最终使得在西南欧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法西斯统治的国家,使欧洲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法西斯而不利于民主、进步势力的变化。
③意大利1935年侵略阿比西尼亚(现埃塞俄比亚)时,英法主导的国联虽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决定对意大利进行财政和经济制裁,但该禁运没有对意大利进行有效的军实制裁,且不禁止对意大利的石油、钢铁等重要战略物质的禁运,实际上是有利于意大利侵略成功。此外,英法于1935年秘密缔结的企图牺牲阿比西尼亚独立、纵容意大利侵略的《霍尔——赖伐尔协定》(最后未能实现)也是英法绥靖政策的表现。
④在军备等方面,英国、FaGuo对德国扩军备战不加干涉,英国还于1935年与德国签订了破坏凡尔赛条约军事条款的《英德海军协订》,实际上是默认德国扩充军备,使德国重新武装合法化。随后,英法对德国违反《洛加诺公约》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的行为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制裁。
⑤绥靖政策的顶峰是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希特勒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导致出现“五月危机”。英国首相张伯伦、FaGuo总理达拉第之流一心想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来绥靖纳粹德国,因此英法伙同德意于1938年9月30日签订了姑息养奸、助长侵略的《慕尼黑协定》,迫使捷克让步,割让德国要求的所有地区,使德国军事、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助长了希特勒对外扩张的野心,加快了德国发动战争的步伐。
(2)绥靖政策的本质:
即牺牲小国的利益,满足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要求,维护世界的所谓“和平与稳定”,维护英法的现行利益,并促使德、意法西斯进攻苏联,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
(3)原因。
①一战以后,英法的普遍衰落是其根本原因。 一战后,英法实力大大下降,英国殖民地的民主解放运动高涨,分散了英国的注意力。FaGuo国内政局动荡,工人运动高涨,无力对其它国家进行过多的干预。此外,20世纪20年末至30年代初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也是英法衰落的重要原因。
②二战前,和平主义思潮泛滥。 一战后,西欧各国普遍感到战争的可怕性,各国民众反战运动高涨,和平主义思潮泛滥,并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高潮,它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认为可以通过使德国人得到好处从而避免战争。此外,英国有人认为,当初德国发动一战是受英国的指使,因此对德国有同情之心。
③英法反苏联的目的。 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出现,使英法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共同目标。因此,英法在西班牙内战时宁愿采取绥靖,选择法西斯政权也不愿支持共产党;并且在二战前一直企图利用德国的强大来对抗苏联,祸水东引,希望借法西斯之手消灭共产主义国家。
(4)后果
①英法的绥靖政策客观上促进了二战的爆发,是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其纵容希特勒的侵略使德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获得了大量领土、人口及资源,而且代价很小。德国军事工业迅速发展,很快完成了备战。同时,刺激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野心,使其更加明目张胆地进行侵略。
②绥靖政策使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使苏联对英法极不信任,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给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③绥靖政策本身也未能给英法两国带来任何和平,反而加速了战争的爆发,且英法在战争中都自食其果,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美国的中立主义的产生及其影响:20世纪30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大战初期,美国国会为了防止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国际冲突和战争,前后制定了三个中立法。
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使美国主要关注国内经济问题,对国际事务参与不多,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占上风,主张在法西斯侵略面前退守美洲,置身于欧洲之外以自保。1935年,在意大利发动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旧称)的战争的前夕,美国国会内外的孤立主义派利用美国人民不愿卷入新的战争的和平情绪,推动国会于8月31日通过第1个中立法,规定“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或在战争过程中,总统将此事宣布,嗣后凡由美国或其属地之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并禁止美国船舶运载军用品至交战国和美国公民乘搭交战国船只旅行,但不禁止其他物资包括战略物资出口。
到1936年2月底该法期满时,国会随即通过第2个中立法,将第1个中立法有效期延长到1937年5月1日,并补充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的条款。
1937年4月29日,国会通过第3个中立法,即《永久中立法》,除前两法规定的内容以外,又规定中立法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授权总统判定战争状态之是否存在,不仅有权禁止武器输往交战国,而且可以禁止任何货物输往交战国。
美国国会主张制定的这三个中立法,实际上援助了侵略者,而不对被侵略者提供援助,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罗斯福总统认定美国的防线是在欧洲,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国会经过长期争论,于1939年11月3日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的原则,它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即在不直接参战的前提下尽能够支援反法西斯国度。由于英国海上运输兴旺,又有强盛的海军,新法案在武器和物资上支持了英法;而在东方,新法案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为中国无力自运。
1941年 3月11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提出的《租借法案》,中立法至此名存实亡。12月,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立法正式废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