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考研政治马原精析之唯物论 |
暑期考研政治马原精析之唯物论 |
责任编辑:liuziwei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13-7-19 16:39:31 |
|
马原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是马原学科材料分析题考点集中的章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二章细分为三节内容,第一节是物质世界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内容。正确理解唯物论的实质和精髓,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结构上,第一节内容按照标题“物质世界和实践”进一步细分为2个小节:①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②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论述物质、意识、运动、时空、人类社会,最终回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个结论,第一小节在整体上说明了整个世界的物质性。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简短说明正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革命性地说明了 “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即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而在第二节,则是专门论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最终的结论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内容是实践活动,这点很好理解,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不是靠意识活动完成的,所有的意识活动都要落实为实践活动,都要落实为创造价值以满足需要的实践活动,这也是实践活动与意识活动的最大区别,即直接现实性。人类社会通过实践活动而非意识活动存在和发展,如此一来,这种具有直接现实性力量的实践活动就不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因而人类社会并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这点在第四章专门论及唯物史观时有专门的术语——自然历史过程。 很多学生弄不懂物质这个概念。哲学虽高于生活,但是哲学源于生活。物质肯定不是具体的东西,它不同于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物质,马哲中的“物质”,如大纲解析所言,指的是客观实在性,指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在人的意识之外。物质范畴是所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唯物主义,就哲学基本问题而言,在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的问题上,它肯定了物质第一,也就是承认人的所有活动,包括意识活动,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并非天马行空、主观随意的。然而,如果仅仅强调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与区别而忽略二者的联系,会导致意识与物质无关、意识不能反映客观世界从而外在客观世界不可认识的不可知论的结论。所以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联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关于物质和意识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立场可以贯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中,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矛盾。 我们会看到,在第二小节中,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其包含到对物质的理解中使得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成就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而不仅仅是半截子的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 与哲学基本问题这个考点相关,大纲解析上涉及了三对概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同学们要谨记三对概念不要一一对应,三对概念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说辩证唯物论主要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唯物辩证法则是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研究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学问,它的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科学地阐述了世界状态的问题,揭示了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图景。 与物质密切相关的是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虽不是第一性的存在,但与人却息息相关。意识不起源于人脑,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因为有人脑不一定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即是客观世界的产物,它并不意味着万物有灵。更重要的是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唯物论中的高频考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意在说明一点,意识不是物质本身,但是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再现,任何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任何千奇百怪、标新立异的观念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包括空间位置不变和根本性质未变两种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却是相对静止,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可能认识和改造世界,夸大绝对运动是诡辩论。 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其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其时空是不可分割的,这说明了时空的绝对性——客观实在性。与此同时,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比较的,这是时空的相对性。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有限的。时间具有一维性,但是空间没有一维性,因为空间可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而且主张从实践中去把握物质世界。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对象性活动。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在2002、2005及2011年都考查了材料分析题,14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无疑高亮了唯物论中这个唯一的材料分析题考点。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的历史前提,也是二者统一的现实基础。不合理的实践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缓解这种紧张关系,还得通过合理的实践实现二者的统一,即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先进行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一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坚持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抽象地谈,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物质第一,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时空中,所以不同的实际关系不同的时空,如此一来,要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上一篇文章: 2014考研政治新大纲发布前如何备考 下一篇文章: 考研政治选择题:重在推理、溯源、比较、定位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
|
|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热卖考研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