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政治选择题:重在推理、溯源、比较、定位 |
考研政治选择题:重在推理、溯源、比较、定位 |
责任编辑:liuziwei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13-7-19 16:42:21 |
|
寻找不同类型的选择题的出题规律,总结解题技巧,并与经典例题相结合进行具体分析,帮助考生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 众所周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科目的试题分为客观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部分。客观试题就是选择题,这个题型在政治试卷中占据半壁江山,分值为50分,单项选择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共16个题目,分值为每道题1分;多项选择题部分,是历年考生的难攀之峰,共17道题目,每个2分。2003年文理科合卷以来,多选题进入了一个难度爆发期,要求极其严格,少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事实上,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部分试题与中央精神和国内外热点时政有关。单项选择题难度不大,难度级别稳定在0.6~0.87之间(即选择正确率为90%左右),这为考生得高分提供了可能性。多项选择题有难度,题目设置和选项安排比较综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比较多,选择题要得高分,拿下多选题的高分尤为重要。在多年的辅导实践中,政治教研室芦欣老师针对这类问题,从几个典型例题出发,结合命题规律,为考生们找到攻克这一难关的捷径。 题型1 评价分析型 题型特点 评价分析型选择题一般以引文作为材料,引文的内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该类题目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这类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出现最多,所考查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扎实掌握政治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注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高。 解题诀窍 对这种类型选择题,考生要能够理解引文中蕴涵着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正确与否,引文中的错误是什么,错误原因又是什么。要特别注意:(1)如果题目是考查考生对引文的理解,那么判断备选项是否正确并不是以这个备选项所显露的“事实”正确与否为依据,而是以该备选项的观点是否蕴涵在材料中为依据。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可能选。(2)如果题目是考查分析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及其原因,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还是站在材料的作者或漫画中的人物的角度。(来源:《求学•考研》 2012年第4期) 名题举证 1.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认识是实践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标准答案】C 【解题技巧】首先界定此题是一道评价分析类试题。再次界定考查的知识板块是马哲中的认识论部分,最后界定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这是针对这种评价分析类试题的“三段式推理法”。推理到这个程度,这道题就容易多了,我们在学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时候,第一个点就是要肯定实践的决定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题中,符合这一论点的只有第三个选项,所以,答案就很明显了。(来源:《求学•考研》 2012年第4期) 题型2 因果关系型 题型特点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另一种是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诀窍 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应把题干和备选项结合起来分析,找好切入点。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2.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对选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分析根本原因一般是政治现象从经济上找原因,生产关系从生产力中找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 3.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这一步往往容易为考生所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1)答非所问者不选;(2)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者不选;(3)因果颠倒者不选,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备选项却答成结果。(来源:《求学•考研》 2012年第4期) 名题举证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标准答案】C 【解题技巧】首先,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这道题目中,题干为果,备选项应该是原因。其次,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解答这类选择题,要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根据题干设置,我们能分析出此题考查的是客观原因。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解题诀窍,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根据这种分析诀窍,很容易挑选出正确答案。劳动力能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正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答案C就可以选出来了。 2.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超额价值 C.获取绝对价值 D.获取相对价值 【标准答案】B 【解题技巧】此题中,题干为果,备选项应该是原因,并且考的是非常常见的直接原因。 我们依旧运用有效的关键词绑定法,在题干中,关键词是“竞相”,我们通过这个关键词能得到改进技术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这样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本题四个选项中是资本家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的行为,只有第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型3 比较异同型 题型特点 比较异同型选择题是将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原理、事件、现象、著作、观点、主张、经济成果等置于题干,而四个备选项则是它们的共同点(包括联系)或不同点。内容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型就是将同一类性质的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进行比较。对比型是将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常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联系”等词语。 解题诀窍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既考查两者的区别又考查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对照,看备选项观点本身是否表述错误、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入选。 在做比较关系型选择题时容易失误的地方有:(1)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注重题干或备选项中的某一个观点,却忽视了“比较”这个最重要的环节。(2)对两者关系中的区别,忽视了对备选项中偷换概念的辨别。(3)忽视观点或现象的“条件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观点具体判断。 名题举证 1.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A.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B.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D.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 E.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相同 【标准答案】ABCD 【解题技巧】本题考点是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显然,考查的是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课题。“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民权主义中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生主义则强调了“耕者有其田”的观点,阐发了“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思想。据此分析,选项ABCD正确。新三民主义与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而非完全相同,可见E项错误。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标准答案】D 【解题技巧】此题的题干是两个认识对象。题肢是对题干中两个认识对象进行比较后的回答。学生只要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就能正确进行比较,并从比较中识别各个认识对象的特征。方法:把题肢与题干逐一比较,凡符合题干要求的,就是正确题肢。本题属于理解的灵活发挥试题,运用哲学的矛盾同一性观点理解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使用正选法和排谬法,就可以确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属于形式、手段,而都不是目的、基础、目标、内容,故A、B、C属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只有D是正确观点。 题型4 范畴归纳型 题型特点 政治理论几门课程往往都是由几大范畴组合而成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四部分构成,每一部分中包含多条原理,考研政治命题时往往设置这样的题干,“下列属于……思想或观点的有……”。“毛中特”中这类题也不少,比如“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也属此类。 解题诀窍 要求考生复习时,一定要善于总结归类,而且要抓住范畴的特点,这些特点多会成为衡量备选项是否入选的参照标准。比如解“下列体现辩证法思想的有……”这类题目,只要了解辩证法的特点,用运动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符合其中一个特点的选项即可入选。在回答此类选择题时,要多注意题干中给的时间、人物等限制性定语,这些会限制选择范畴。 名题举证 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标准答案】ABDE 【解题技巧】本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范畴归纳型题目,主要是考查关于辩证法的名言归纳。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简单切入方法来做题,那就是关键词对照法。我们知道,辩证法部分主要涉及运动、联系、发展、矛盾这些关键点,本题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线索进行选项分析,选项A中的关键词“变”,选项B中的关键词“祸福”,选项D中的关键词“循”和“反”,选项中的关键词“新”,都属于辩证法范畴,都应入选。运用这种方法,我们不用刻意翻译古文,就可用最快速度找到答案。 题型5 理解说明型 题型特点 理解说明型选择题是指对材料的含意进行理解和认识的选择题,它的明显特征是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蕴涵了政治、经济、哲学道理。这类题目在所提供的材料后面的引导语中,常有“表明了”、“反映了”、“意味着”、“说明了”、“体现了”、“蕴涵”等词语,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来源:《求学•考研》 2012年第4期) 解题诀窍 1. 解答理解说明型单项选择题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整体性原则。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中心意思的备选项入选,只能说明题干某一层次意思的备选项不选。通过对题干的概括,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按照题干的要求,对照备选项,选出符合中心思想的选项。 (2)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能更为深刻地或从根本上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备选项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重复,该备选项不选。 (3)最佳性原则。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题干符合。这里要按照最佳性原则,对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2.理解说明型的多项选择题。题干中事例、观点、引文往往包含着多层意思,它们之间一般是并列关系。在把握题干主旨的基础上,要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逐层分析每一层的意思,按照每一层意思的要求筛选备选项。凡符合题干意思,能正确说明材料的备选项,都在应选之列,即使符合题干某一层意思的选项也要入选。 名题举证 1.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 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 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标准答案】D 【解题技巧】这道题我们运用关键词绑定法来解题。 本题是一道以文言文形式来考查马哲原理的题目,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很多同学看到这种评价分析题目都特别头疼,觉得自己不懂其意思,弄不清其含意所指,遇到这种题干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关键词绑定法,本题题干中的第一句话其实就是解题的关键词,“不出户,知天下”,说明此题的理论观点认为书本知识是一切认识的来源,从而直接否定实践的重要性,运用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做题准确率。 |
|
上一篇文章: 暑期考研政治马原精析之唯物论 下一篇文章: 回顾去年考题特点 考研政治重点暑期预热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文章搜索 |
|
|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热卖考研资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