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通行证  
天津考研网 资讯中心-网尽考研信息 考研专卖店-考研资料书籍一站购齐 考研辅导班 BBS社区-便易的交流平台 专业课教材 院校导航-权威院校招生信息 下载中心-海量考研复习资料 客服中心-解决所有问题 考研热线4000220908
 您现在的位置: 天津考研网 >> 资讯中心 >> 全国统考科目 >> 教育学考研 >> 正文 相信自己,加油!
    外国教育史----第十三讲 俄国教育的发展
外国教育史----第十三讲 俄国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作者:佚名  来源:转自网络   更新时间:2007-8-4 20:57:29

第十三讲  俄国教育的发展

 

本讲内容索引: 导 学    概 述    教 材    重 点    练 习    答 案    图 片  

 

导  学    (返回索引)

    学习本章应概括了解十一世纪基辅罗斯学校的产生,十六、十七世纪古代俄罗斯办学活动的活跃,十八、十九世纪俄国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掌握二十世纪初期俄国教育概况,总结俄国教育的历史传统和特点,为研究苏联教育打下基础。

   

概  述    (返回索引)

   俄国学校教育体系是在不断向外国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同时它又有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统一于9世纪末的基辅罗斯是古代俄国的雏形,它的学校是在11世纪初以寺院为基础适应封建初期教俗统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在13 ~17世纪遭受外族侵略和压迫的漫长岁月里,西部俄罗斯的办学活动直到十六七世纪才随着兄弟会的反抗斗争而活跃起来,并且产生了对俄国教育影响甚巨的基辅莫吉拉学院,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受到西欧教育的一定影响,其学校组织工作已经接近近代学校的水平。与此同时,俄国东北部的莫斯科公国逐渐强盛起来,以此为基础,俄罗斯多民族国家在16世纪趋于形成。它的办学活动也是在十六七世纪随着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而活跃起来,并由于印刷书籍的出现而获得发展,这为18世纪以后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步打下了基础。
   早在17世纪,俄国由于工商业的缓慢发展,已经感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迫切,但是教俗保守势力竭力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直到十八九世纪,首先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军备战,同时也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主义经济日渐发展的需要,沙皇专制政府才在国内外各种进步力量的敦促下陆续进行了几次教育改革,但每次改革之后不久又因为专制政府的进一步反动而出现了反复。俄国教育的发展走了曲折的道路,它的各级各类学校在 18世纪普遍出现,迟至19世纪末才初步形成现代教育的体系。
   到20世纪初,疆域辽阔的沙皇俄国已拥有1.6亿人口,但它仍然是一个农业国,经济发展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很多,因而它的教育不但发展缓慢,水平低下,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极为明显。在初等教育方面,当时俄国的小学大多数还是三年制,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只达到20%,成人中文盲占70%以上。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不独基本为地主、资产阶级所垄断,还为贵族子女设立专门的学校和学院。学校教学内容陈腐落后,教育教学方法机械繁琐、盛行强迫纪律和死记硬背。此外,还存在一批为教会直接控制的教会学校和神学院,而神学则是中、小学各年级的必修学科。然而,各级各类教育在旧俄毕竟已初具规模,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这是其后苏联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

 

教  材    (返回索引)

张季娟、袁锐锷 编著《外国教育史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修订版:

    第十五章 俄国教育的发展

     

  一、11世纪基辅罗斯学校的产生
   在古代,斯拉夫人分为东、西、南三支,其中人数最多的东斯拉夫人的社会生产力在6~8世纪时显著提高,氏族制度开始解体,产生了一个剥削直接生产者的贵族阶级并逐步形成一些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公国,这些公国于882年统一为较大的联合,史称基辅罗斯。在当时经济上、文化上高度发达并早已形成封建制度的拜占庭帝国影响下,基辅罗斯建立的是一个封建国家。它的发展在东斯拉夫人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三个斯拉夫族的文化摇篮。
   同其他民族一样,东斯拉夫人的教育在史前主要也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故事、谚语、歌谣等等都是教育的重要媒介。9世纪时,拜占庭的宗教活动家基利尔等人开始向斯拉夫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帮助斯拉夫人仿照拜占庭字母创立了斯拉夫文字并将许多教会书籍译成斯拉夫文。基辅罗斯建立后,它在与拜占庭的长期战争、贸易和交往中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基督教于10世纪末被基辅大公定为国教。
   自从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以后,教会同王公、贵族一起成为大土地所有者和国家的统治者,同时也掌握着文化和教育。从11世纪初开始,基辅设立了大主教区,并在各城市兴建了许多教堂和修道院,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就是以寺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校培养教俗统治所需要的人才,即除了造就僧侣外,也培养有学问的人和政治活动家,以便能够胜任同拜占庭等各国的交际工作。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教士、僧侣和贵族的子弟,以教士为师。
   男孩的学校教育从7岁开始,程度较高的学校以“七艺”为主要教学内容,程度较低的学校除了学习读、写、算的初步知识外,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宗教(祈祷文等)和唱赞美诗,因为教俗统治者都把培养宗教信仰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战争和民族发展的需要,统治者也倡导培养勇敢、爱国和刻苦耐劳的品质,主张采用积极的方法教育儿童,这与基督教奉行严酷纪律和体罚的做法又有所不同。

二、十六七世纪古代俄罗斯办学活动的活跃
(一)西部俄罗斯的兄弟会学校和基辅莫吉拉学院 
   基辅国家从11世纪中叶起开始解体,到十二三世纪,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形成十分松散的封建割据局面。由于各公国之间不断混战,无力抵御波伏齐人和蒙古人的先后入侵,以致大部分土地于13世纪中叶被蒙古征服。蒙古对俄罗斯的统治几乎达两个半世纪之久。
   与此同时,形成于13世纪中叶并逐渐强盛起来的立陶宛大公国开始向俄罗斯的土地扩张,它在14世纪兼并了包括基辅在内的第聂伯河流域和斯摩棱斯克等地。另外,俄罗斯西南部的加利支公国则于14世纪中叶被波兰吞并。这样,俄罗斯的土地被分成三大部分。到15世纪时,东斯拉夫的三大民族即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在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地区逐渐形成。
   波兰和立陶宛的统治者实行天主教统治,他们派遣天主教僧侣在西部俄罗斯积极活动,到16世纪初已办起一些天主教教区学校。自从1569年“留布林宗教统一”,波兰和立陶宛联合成一个国家以后,天主教的宣传更加强化,出现了耶稣会学院和许多耶稣会学校。
   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宗教压迫,西部俄罗斯的人民建立起正教的兄弟会,这是城乡中下层居民的群众组织,高级的正教僧侣则倒向天主教一边。作为反抗斗争的一种方式,兄弟会于1586年创立了罗夫学校。此后,正教的兄弟会学校在西部俄罗斯,尤其是在乌克兰发展得更加迅速。
   从保存至今的鲁茨克学校章程(1624年修订)来看,当时这些学校的招生范围比较广泛,学生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这是由兄弟会的民主性质所决定的。章程对学校工作的组织有详尽的规定,说明当时已有许多学校实行同时入校制和班级授课制,实行较为完善的考勤、考试和生活作息制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同时要求老师以身作则、善为人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异教徒切齿痛恨。至于教学内容,各地的兄弟会学校可能不尽相同。一般的学校只教读写(用斯拉夫文)、文法、算术和神学;大多数的城市兄弟会学校除了这些科目外,还另学希腊文;中心城市的兄弟会学校则进一步学习拉丁文、波兰文、诗学、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及音乐理论。
   在基辅,倾向于波兰统治者的高级僧侣为了对抗16世纪末成立的基辅兄弟会学校,创办了基辅修道院学校。后来由于基辅兄弟会的势力在哥萨克人的支持下占据优势,遂使这两个学校于1632年合并成为基辅莫吉拉学院。这所学校招收各社会阶层的子弟,但以僧侣子弟居多。该校仿照西欧耶稣会派高等学校的模式,设初级部(四班)、中级部(二班)和高级部(二班),共八个班级。作为俄国第一个高等学校,基辅莫吉拉学院在17~18世纪乃是古代俄罗斯南部最大的教育中心,为俄国培养出许多有用的人才,并且影响着俄罗斯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
(二)莫斯科国家的学校 
   13世纪前后,俄罗斯屡遭蒙古、立陶宛、波兰和德国侵略者的蹂躏。到14世纪时,俄罗斯社会经济才逐步从外族侵略的深重灾难中恢复,继续向前发展。
   14世纪东北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政治统一创造了前提。与此同时,地处东北俄罗斯中央的莫斯科公国日益强盛起来。在十四五世纪,莫斯科公国在争取俄罗斯的统一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戎马倥偬,无暇顾及学校教育;而垄断教育的教会此时在这方面努力也不多,所以学校日减,教育水平低下,满足不了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
   在摆脱蒙古羁绊以后,莫斯科公国又举兵收复为立陶宛侵占的部分土地,并最后统一了东北俄罗斯。在16世纪20年代,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莫斯科大公掌握了全部的国家权力,但不久俄国又重新出现封建割据的局面。16世纪中叶,继位的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成年,加冕后改称沙皇。他竭力抑制大贵族,确立农奴制,加强中央集权并在对外扩张的基础上使俄罗斯逐步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17世纪初,俄罗斯在经历了农民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的社会动荡之后,于1612年11月召开会议,推选大贵族米海尔·罗曼诺夫为沙皇(1613—1645年在位),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1613—1917年)。新王朝恢复中央集权制,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加强农奴制度,使俄罗斯完全成为君主专制国家。
   从16世纪起,俄罗斯国家的逐渐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商业、手工业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外国的频繁接触,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构和教会本身的发展,都需要大批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这种需要由于十四五世纪以来教育水平的低落而显得更加迫切。因此,社会各方面都大声疾呼——必须发展教育,增加学校。教会方面更不断呼吁伊凡三世等君主“敕令建立学校”,否则连可以担任神父的识字的人都找不到了!此后,莫斯科国家的学校有所增加,并注意聘请希腊学者到莫斯科译介西欧古典著作,传播西欧学术,这对莫斯科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应该注意,莫斯科国家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教育发展方面都迟于古代西部俄罗斯,它此时的学校大多数仍然是设在修道院或神父家中的小型学校,个别施教。16世纪中叶以后,伊凡四世注意提倡学术,发展教育。在他统治期间,创办了第一个印刷所。印刷书籍的出现在俄国教育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最初印刷的书籍是一些充满宗教内容的课本。
   从17世纪中叶起,莫斯科出现了一些设在修道院的希腊、拉丁语学校,1679年莫斯科大印刷厂附设了希腊文学校。1687年在莫斯科成立了模仿基辅莫吉拉学院的爱里诺希腊文学院。这所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西欧高等学校的普通科目外,主要是斯拉夫教会文、拉丁文和希腊文,故亦称斯拉夫、希腊、拉丁文学院,采用经院派的教学法,经常举行讨论,多以拉丁文讲课。它的学生以信奉正教的俄罗斯人为限。

   随着学校的发展,16世纪末俄国出版了许多种字法入门,广泛流行着类似百科全书的各种字典,出现了各门科学知识(地理、数学、医学等)的译本;斯拉夫的数字也改为阿拉伯数字,从而大大推进了自然科学的教学和传播。十六七世纪古代俄罗斯办学活动的活跃,为18世纪以后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步打下了基础。

三、十八九世纪俄国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7世纪后期,俄国经过与波兰的长期战争,夺回了西部被波兰占领的地区。从此,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族人民又开始共同缔造统一的国家,俄国变成了幅员辽阔的大国。
 十八九世纪俄国社会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深刻地影响着俄国教育体系的形成。俄国各级各类学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并对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的发展发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
(一)初等教育
   开办国立普通学校,为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技术人员打下基础,是18世纪初彼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1714年俄国政府下令开办算术学校,以读写知识和算术、几何为主要教学内容。这是俄国最早的国立初等学校,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并传播新的科学知识。
   18世纪中期,俄国教育的等级性已经十分明显。后来叶卡德琳娜二世模仿当时比较重视国民教育的奥地利进行学制改革,于1782年组织了“国民学校设立委员会”,并于1786年批准了该委员会制订的《国民学校章程》。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它规定了全俄统一的学制。根据这个章程,在县城设立两年制的初级国民学校,阅读、写字、绘画、神学、公民义务为主要教育教学内容;在省城设立五年制的中心国民学校(共四个级,头二级相当于初级国民学校,第四级为二年),学习神学、俄文、算术、几何、机械、物理、自然史、地理、建筑学并按实际需要选修古代语文或现代语文。按章程规定,学校由市政当局拨给经费,学生免费入学。应该指出,这个章程没有规定在农村设立学校,这是一个缺陷。

   1804年的《大学章程》和《大学所属学校章程》进一步完善了俄国的学校系统及其管理体制。根据这些章程,俄国在城市和乡村按教区设立教区学校,每区1所,学制1年,每周上课3天,每天上课3小时,学习阅读、写字、初步算术、神学和常识,毕业后可升入县立学校。县立学校设在县城,它的前身就是原来的初级国民学校,学制仍为2年,学习神学、公民义务、俄文及本地语文、算术、历史、地理、绘画,另外还有一些实用的初步的几何、物理、自然、工艺知识,学生获得毕业文凭即可直接升入中学。各级学校由大学管理,全国分六大,每区设大学一所,大学中以校长和教授六人组成任期一年的学校委员会,对其管辖的各级学校实行监督。
   1814年成立了俄罗斯圣经公会,它在“宗教事务与国民教育部”的支持下创办了许多以宗教教育为主旨的初等学校。1819年教区学校和县立学校改收学费,1828年的《大学所属各级学校章程》更取消了各级学校之间的衔接。限定各级学校的招生对象,教区学校的学生出身于社会最低层,县立学校的学生则为商人、工匠等“城市平民”的子弟。这些学校的学习年限被延长一年,但它们的教学计划却取消了自然、物理、工艺和公民义务,真正成为“下层阶级”子弟接受初等教育的学校轨道。
   19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为俄国初等教育带来新的气象。1860年的《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在俄国第一次明确规定设立女校,包括修业6年的女子初等学校。1864年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确认由政府、地方自治机关、社会团体、教会、私人举办的城乡初等学校均属于国民学校,招收各社会阶层的儿童,学制一般为三年,必要时允许男女同校,收费由主办单位或个人确定,用俄语教学,以“使人民确认宗教和道德的意义,传播初步有益知识”为宗旨(转引自麦丁斯基《世界教育史》(下册),五十年代出版社1953年第3版,第125页)。为了管理初等国民学校,省和县设立了由教育部、内政部、教会、地方自治机关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教育委员会。
   由于三年制的初等学校不能满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在19世纪70年代初开办了修业5年的两级初等学校,二、三(年)分段,第一级相当于一般的初等学校,第二级为高级班,另外还将县立学校改组为修业6年的市立学校,使一般市民的子弟能受到相当于高级班的初等教育和诸如会计、绘图之类的实用知识,但不能升学。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的教育政策进一步趋于反动,所以1874年颁布的新的《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加强了专制政府和教会对初等学校的控制,除了开设(教育)部立的初等学校外,大力发展教会学校,同时竭力限制地方自治机关办的学校。
(二)中等教育
   为了发展俄国的科学事业并培养自己的专家学者,1725年在彼得堡根据彼得一世的遗志创办了俄国科学院,次年科学院又设立了附属的大学和文科中学。一般认为,这所文科中学就是俄国第一所中等的普通教育学校。
   俄国中等教育的广泛发展是1804年以后才开始的。1804年的《大学所属学校章程》规定由国家斥资在省城设立四年制的中学,与县立学校和大学上下衔接,招收各社会阶层的学生免费入学。但是不久以后,中学的等级性增强,1828年新的《大学所属各级学校章程》将根据1804年章程建立起来的较为民主和注重实际的中学正式改变为特权阶级的、古典主义的中学(七年制),中等和高等教育系统乃成为贵族等上层阶级子弟独享的学校轨道。
   为了争取学校民主化和面向社会生活实际,俄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结果产生了比较反映时代要求的《文科中学和中等预备学校章程》(1864年颁布)和《女子中学章程》(1870年颁布)。但在贵族特权阶级的强烈要求下,1871年修订的中学章程将古典中学重新确定为中等普通教育学校的唯一形式,这样所有男子中学都被改成古典中学,并且成为实际上专收贵族子弟的学校。古典中学学制改为8年,其教学计划基本取消了自然科学的教学,神学和古典学科的教学时数却几乎占了总学时的一半,实在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沙皇专制政府只是为了照顾工商界的利益并防止平民子弟涌入古典中学,后来才勉强保持实科中学作为中等教育的分支。根据1872年的《实科中学章程》,修业6~7年的实科中学实际上是半职业性质的学校,它在高年级分科进行职业化教学,只有其中修普通教育科的学生有可能升入高等技术学校。直到1888年,实科中学的职业化才被取消,后来它的毕业生又都获得升入工科和农科高等学校的权利,通过拉丁语的附加考试者也可升入综合大学的数理系和医学系。1896年,八年制的商业学校也被承认为中等普通教育学校,它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
(三)高等教育
   1726年俄国科学院创办了附属大学。但在俄国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还是1755年在罗蒙诺索夫倡议下成立的莫斯科大学。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莫斯科大学是俄国唯一的大学。直到19世纪初,才陆续创办了杰尔普大学、维利诺大学、喀山大学、哈尔科夫大学和彼得堡大学,莫斯科大学的规模也扩大了。根据1804年的《大学章程》,大学不仅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高级机构,而且是各大学区的教育中心和领导机关;大学本身享有选举校长、系主任、教授等自治权利。当时这些大学较之专门培养高官显贵子弟的那些阶级特权学校,在社会上有着更高的声望,它们聚集着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先进的学者。但是,即使1804年这样一个在旧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最民主的、首次颁布的普通大学章程,也没有规定给大学以充分的古典大学式的自由,如讲学自由和听讲自由。
   与西欧相比,俄国的高等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它比较重视高等技术教育,尽管这时俄国高等学校的活动主要还是限制在满足国家官僚机构和军事需要的范围之内。俄国技术教育的传统形成于18世纪,当时俄国建立了各种典型的技术学校。创立于1774年的彼得堡矿业学校,后来改名彼得堡矿业学院,就是俄国高等工业学校的开始。1809年,俄国又创办了交通工程学院。
   在俄国,历代沙皇的每次改革都是不彻底的,而且很快又转向反动。“神圣同盟”形成以后,直至尼古拉统治时代,大学由于被看作自由思想的策源地,遭到不断升级的压制和摧残。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和教育改革运动的强大压力下,1863年的《大学章程》才恢复了大学自治的某些权利(教授自治权,大学委员会权等),学区督学的作用只是一般地监督大学的活动。但这种极有限的“自治权”旋即又被取消,为了防止大学中的革命运动,1884年的《大学章程》进一步将大学的教学活动和大学生的全部生活置于专制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然而,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04页)。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走上了建设大型企业、有些是半国营企业的道路,急剧地增加了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的需要,以至任何政治原因都不允许对它不加理睬。沙皇政府为了赶上时代,开办了新俄罗斯大学、俄罗斯华沙大学、托姆斯克大学等新的大学,并扩大了原有大学的规模。1872年还先后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创建了女子高等学校(后来停办,1900年恢复)。至1895年,俄国的高等工业学校已发展到11所。与此同时,高等农业教育和高等艺术教育也纷纷发展起来,出现了彼得堡农学院、彼得罗夫斯克——拉祖莫夫农林学院、彼得堡音乐学院等著名的专业学院。19世纪下半叶俄国涌现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与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分不开的;高等教育的进步对俄国 经济的发展也给予巨大的影响。
(四)中等专业教育
   在俄国,中等专业教育较早受到重视,它不但为俄国各项事业的前进作出了贡献,而且为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17世纪末,俄国就有了军医学校和戏剧学校等专门学校。但俄国中等专业教育的真正产生和发展是在十八九世纪。
   1700年前后彼得一世开办了莫斯科数学和航海学校。为了培养军医,1707年在莫斯科以列佛尔托沃陆军医院为基地办起了五年制的外科学校。后来彼得一世又在彼得堡、莫斯科和乌拉尔省等地先后开办了炮兵学校、工程学校、外语学校、航海学校和几所矿业学校。彼得死后,这些学校有的不景气,有的成为专为贵族特权阶级服务的等级学校。
   18世纪下半叶,俄国又陆续出现一批中等专业性质的学校:戏剧学校(1783年)、军医学校(1794年)、商业学校(1773年)、助产士学校(1797年建于彼得堡和莫斯科)等等。这一时期俄国的中等专业教育虽然发展缓慢,但在俄国教育的发展和吸收外国新技术方面却具有极大的意义。
   19世纪上半期,尽管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很缓慢,但是在西欧先进科学技术的影响下,社会上对于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技术仍然有着迫切的需要。这样,1828年以后几个政治倾向上保守、反动的教育法令还是不得不准许县立学校加授技术、商业课程,并在一些县立中学开办技术商业班。与此同时,技术专科学校(1828年)、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832年)等先后设立,各省也相继兴建起中等农业、技术和商业学校。随着俄国工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中等专业学校的数目也逐渐增多。它们可以分为工业、农业、交通、建筑、商业、医学、音乐等各种类型。到19世纪末,著名的中等专业学校有79所(不包括64年教师讲习所),其中中等技术学校14所,农业学校12所,航海、造船和船舶技工学校11所,医士学校34所,其他各类学校8所。它们分别属于内政部、交通部、商业部、工业部、司法部、国民教育部、农业部管辖,但是各部给予它们的津贴甚少,所以中等专业学校的开办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私人以及各种商会、技术协会和地方自治会的提倡和支持。
(五)师范教育
   在俄国,师范教育的起步较晚。1779年,莫斯科大学根据罗蒙诺索夫的思想建立了一所师范学院,为文科中学和本大学培养教师和教育干部,这实际上就是俄国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1786年,附设在彼得堡中心国民学校内的彼得堡师范学校第一批学员毕业。它是俄国第一所专为初等教育培养师资的学校,为当时各中心国民学校高级班培养了各科教师数百名。
   虽然莫斯科大学师范学院只办了五年,但它为俄国师范教育的发展积累了经验。19世纪初俄国进行国民教育改革时,曾按照它的办学经验直接在综合大学里建立起师范学院。综合大学毕业生在师范学院接受三年教育之后,或担任中学教师,或留在大学任教。与此同时,还在彼得堡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心师范学院,它一度改建为彼得堡大学。到1828年师范学院又从大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俄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仍以“给大学和文科中学培养合格的教师”为目标。这所师范学院对俄国教育思想的产生和俄国教育学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可是,随着专制统治进一步走向反动,到1835年沙皇政府又借口综合大学不能兼顾科学任务和培养教师的任务,干脆取消综合大学培养教师的职能。1859年,所有的师范学院都被关闭,中止了俄国专门的高等师范教育。
   废除农奴制以后,俄国才重建高等师范学校。1867年创办的彼得堡文史学院和1875年在涅仁创办的涅仁文史学院是后来旧俄仅有的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此外,高等女子师范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自1868年起在彼得堡、莫斯科、敖德萨、哈尔科夫、基辅等许多城市建立了相当于大学的高等女子师范学校。

   为初等学校培养师资的工作更是在废除农奴制以后才进一步开展的。在社会改革运动的强大压力下和社会各界要求承办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为了控制师范教育,沙皇政府才于1870年正式颁布师范学校章程,确定国家开办学制四年的师范学校。除此之外,从1872年起俄国还建立了三年制的寄宿的师范专科学校,招收市立学校和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为市立学校培养教师。

四、20世纪初期俄国学校教育概况
   20世纪初期,直至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沙皇俄国仍然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封建的军事专制的帝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它的经济发展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得多。早在19世纪末,列宁就组织并领导了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经过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俄国人民终于在1917年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人民革命运动不断冲击着旧俄的教育制度。这个教育制度是在俄国教育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极为明显。
   初等教育系统是大多数劳动者子女就读的学校教育轨道。它是由各种等级和各种类型的小学构成的,其中包括:修业3~4年的一级小学(以3年制居多);修业5~6年的两级小学(以5年制居多),两级小学为数甚少。小学(一级小学和两级小学)有地方办的、教育部办的、教区办的、铁路部门和工厂办的多种类型。教区小学归教务总局管辖,其余归教育部管辖。1914年俄国小学有101 917所,学生仅7 030 257名。除了一级小学和二级小学,1912年俄国颁布法令成立高等小学以取代市立学校。高等小学修业4年,设于城乡各地,招收一级小学毕业生,允许男女合校,开设神学、俄文和文学、算术、代数入门、几何、地理、历史、自然、物理、绘画、制图、唱歌、体育(女生外加手工)等必修课和外语、手工、农业等选修课。高等小学的程度较高,按法令可入中学的低年级(特别是女子中学)。这是当时俄国教育上的一种进步现象,它在泾渭分明的两条学校轨道之间搭起了一条狭窄的桥梁。可惜这种学校太少,至1915年高等小学也只有1547所,每所学校的规模都很小。因此,大多数初等学校的毕业生只能在各种职业技术训练班、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和其他一些中等专业性质的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
   中等和高等教育轨道是资产阶级和贵族特权阶层子女就读的学校轨道,因为进中学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而一般小学教学水平低下,它的毕业生是难以过关的。20世纪初,古典中学又改称(古典)文科中学,在资本主义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它的教学计划减少了古典学科,增加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实科中学的地位有所提高,同时它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加强了普通知识学科的教学,但它的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仍有一定限制。尽管在20世纪最初十几年中俄国中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到1913年,全俄也只有文科中学434所,学生143 000人;实科中学276所,学生近17 000人;女子(文科)中学920所,学生303 690人。以上学校属教育部管理,上列女中学生数字之所以大大高于男中学生数字,是因为大多数的男生在商业学校、陆军幼年学校、教会学校和教会中学就读,这些学校不属教育部管辖。非教育部管辖的女子学校有贵族女子学校、教区女校和玛利女子中学等。中等学校的知识水平较高,但它的根本缺陷是理论脱离实际和狭隘的阶级性,即它是建立在受教育和获得知识的权利不平等的基础上,尤其是等级学校——陆军幼年学校、贵族女子学校等等,它们的毕业生有着继续受教育和以后充任军官或文官的特权。
   进入20世纪以后,俄国高等教育继续有所发展,尤其是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制度方面。俄国高等教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至20世纪已经略具规模,而且在高等工业教育、高等医学教育、高等法学教育、高等艺术教育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中有些人成了世界著名的学者。高等学校在俄国历次的革命运动中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1914—1915年,全俄共有105所高等学校,学生127 400人。当然,作为拥有16亿人口的大国,这个数字同它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实际需要,同教育发展的巨大可能性都是不相称的,这又是俄国当时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在旧俄这样一个资产阶级地主国家里,受高等教育也是有产阶级的特权之一。据1914年俄国8所大学的统计,它们的学生中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的子女仅占45%,上层富农的子女占14%,僧侣和资产阶级的子女占432%,贵族和官吏的子女占383%。男女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也不平等,大学女子班为数极少,其教学大纲是经过削减的。在革命前的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高等教育几乎全部集中在俄国欧洲地区的大城市,设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和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是绝无仅有的。而旧俄大多数高等学校的教学物质技术基础和师资力量也很薄弱。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的中等专业学校在1914—1915年增加到450所,学生54 300人。由于学校规模太小,每年的毕业生不多,1914年它们的毕业生总共只有7 400人。这些学校也是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地区的城市里,许多民族地区根本没有中等专业学校。俄国的中等专业学校以商业学校居多,在1914—1915年学年有250所。占当时中等专业学校总数的556%。商业学校名义上属于普通中等教育,实际上它是一种中等专业学校。由于受过商业教育的专家能够帮助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受到他们的支持。这类学校在形式上属于财政部,事实上它们是靠资本家的资助而存在的,具有较好的物质基础,收(学)费昂贵,学生是清一色的资产阶级子弟。与此同时,在俄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却仅有17所,它们是靠农业建设和农业总局的微薄津贴而存在的。
   尽管发展缓慢,俄国在革命前毕竟就已初步建立起中等师范教育系统。截至1917年,全俄共有规模极小的师范专科学校47所和师范学校167所。当时,某些高级小学、初级中学附设的二年制师范班和女子中学也培养小学教师。东正教事务总管理局有自己的师范学校网,为教区小学和教会学校培养师资。然而,所有这些学校培养的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俄国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更为缓慢,除了1911年在莫斯科建立的舍拉普钦师范学院之外,旧俄遗留给苏维埃政权的是建立于19世纪末的寥寥可数的那几所高等师范学校。综合大学也为数甚少,而且它们的毕业生只有一部分去中学任教。十月革命前,俄国还没有为学前教育和特殊儿童教育机关培养师资的学校,各个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带的师范教育机关极为缺少。按1916年的预算,拨给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学校的全部经费为1100万卢布,其中教学费用仅42万卢布,未来教师只能受到初步的专业训练。师范教育的这种状况是由俄国整个落后的国民教育制度所决定的。

 

重  点    (返回索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俄国教育的发展
1、识记:基辅罗斯学校教育的产生、西部俄罗斯兄弟会学校章程、基辅莫吉拉学院、俄国科学院附属文科中学、莫斯科大学、莫斯科数学与航海学校、彼得堡师范学校等。
2、理解:1786年俄国的《国民学校章程》
3、简单运用:总结俄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
4、综合运用:分析、评价十月革命前俄国教育的基本情况。

 

练  习     (返回索引)

 重点教学内容与相关练习例题

(一)填空题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教育带有浓厚的阶级性、等级性和____性。
2、在俄国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应推1755年在罗蒙诺索夫倡议下成立的_____大学。
3、十月革命前俄国的教育带有浓厚的____色彩。
4、从保存至今的西部俄罗斯某些兄弟会学校的章程看,早在十七世纪,那里已有一些学校实行______和班级授课制。
5、 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是1786年的____。
6、 二十世纪初,俄国形成了以____性十分明显的双轨制为特征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7、 1755年在_____的倡议下俄国成立了莫斯科大学。


(二)改错题
1、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是1886年的《国民学校章程》。
2 、俄国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莫斯科大学是1955年罗蒙诺索夫倡议下成立的。

(三)选择题
1、 俄国第一所中等的普通教育学校是创设于____年的俄国科学院附属文科中学。
A.1526 B.1626 C.1826 D.1726

2、 在二十世纪初,俄国的小学大多数还是____制。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六年

3、 在俄国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应推1755年在____倡议下成立的莫斯科大学。
A.乌申斯基 B.巴甫洛夫 C.罗蒙诺索夫 D.柴可夫斯基

4、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教育带有浓厚的阶级性、等级性和____。
A.宗教性 B.世俗性 C.科学性 D.民族性

5、 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产生于十一世纪,它是以___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A.体育馆 B.寺院 C.工场 D.剧院

6、 乌申斯基是____国教育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A.英 B.法 C.俄 D.美

7、 在俄国教育史上,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世纪。
A.9 B.10 C.11 D.12

(四)解释概念题
1、“彼得堡师范学校”

(五)简答题
1、十月革命前俄国教育的基本情况如何?

(六)论述题
1、试述俄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
2、试述俄国中等专业教育的发展。。

 

答  案    (返回索引)

(一)填空题
1.宗教 2.莫斯科 3.封建 4.同时入校制 5.《国民学校章程》 6.等级性 7.罗蒙诺索夫

(二) 改错题
1.将“1886”改为“1786”
2.将“1955”改为“1755”

(三) 选择题
1.D 2.A 3.C 4.A 5.B 6.C 7.C

(四)解释概念题
1、1786年,附设在彼得堡中心国民学校内的彼得堡师范学校第一批学员毕业。它是俄国第一所专为初等教育培养师资的学校,为当时各中心国民学校高级班培养了各科教师数百名。

(五)简答题
1、 十月革命前,俄国教育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初具规模,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这是以后苏联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
   然而,作为拥有一亿六千多万人口的大国,旧俄的教育规模又远不敷实际需要;而它作为落后的农业国,经济发展比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得多,因而它的教育又不但发展缓慢,水平低下,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极为明显。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小学多数还是三年制,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只达到20%,成人中文盲占70%以上;中等、高等教育不独基本为地主、资产阶级垄断,还为贵族子女设立专门的学校和学院;学校教学内容陈腐落后,教育教学方法机械繁琐,盛行强迫纪律和死记硬背;另外还存在着一批为教会直接控制的教会学校和神学院,而神学则是一般中小学的必须科目。

(六)论述题
1、 统一于9世纪末的基辅罗斯是古代俄国的雏形,它的学校是在11世纪初以寺院为基础适应封建初期教俗统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在13 ~17世纪遭受外族侵略和压迫的漫长岁月里,西部俄罗斯的办学活动直到十六七世纪才随着兄弟会的反抗斗争而活跃起来,并且产生了对俄国教育影响甚巨的基辅莫吉拉学院,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受到西欧教育的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它的办学活动也是在十六七世纪随着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而活跃起来,并由于印刷书籍的出现而获得发展,这为18世纪以后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步打下了基础。
   从十八世纪起,俄国已经形成幅员辽阔的的帝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军备战,同时也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主义经济日渐发展的需要,沙皇专制政府才在国内外各种进步力量的敦促下陆续进行了几次教育改革,但每次改革之后不久又因为专制政府的进一步反动而出现了反复。俄国教育的发展走了曲折的道路,它的各级各类学校在 18世纪普遍出现,迟至19世纪末才初步形成现代教育的体系。
   至二十世纪初,俄国形成了以等级性十分明显的双轨制为特征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已初具规模,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相当落后。

2、 在俄国,中等专业教育较早受到重视,它不但为俄国各项事业的前进作出了贡献,而且为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17世纪末,俄国就有了军医学校和戏剧学校等专门学校。但俄国中等专业教育的真正产生和发展是在十八九世纪。
   1700年前后彼得一世开办了莫斯科数学和航海学校。为了培养军医,1707年在莫斯科以列佛尔托沃陆军医院为基地办起了五年制的外科学校。后来彼得一世又在彼得堡、莫斯科和乌拉尔省等地先后开办了炮兵学校、工程学校、外语学校、航海学校和几所矿业学校。
   18世纪下半叶,俄国又陆续出现一批中等专业性质的学校:戏剧学校、军医学校、商业学校、助产士学校等等。这一时期俄国的中等专业教育虽然发展缓慢,但在俄国教育的发展和吸收外国新技术方面却具有极大的意义。
   19世纪上半期,尽管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很缓慢,但是在西欧先进科学技术的影响下,社会上对于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技术仍然有着迫切的需要。这样,1828年以后几个政治倾向上保守、反动的教育法令还是不得不准许县立学校加授技术、商业课程,并在一些县立中学开办技术商业班。与此同时,技术专科学校(1828年)、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832年)等先后设立,各省也相继兴建起中等农业、技术和商业学校。随着俄国工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中等专业学校的数目也逐渐增多。它们可以分为工业、农业、交通、建筑、商业、医学、音乐等各种类型。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的中等专业学校在1914——1915年增加到450所,学54,300人。由于学校规模太小,每年的毕业生不多,1914年它们的毕业生总共只有7,400人。这些学校也是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地区的城市里,许多民族地区根本没有中等专业学校。俄国的中等专业学校以商业学校居多,由于受过商业教育的专家能够帮助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受到他们的支持。与此同时,在俄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却仅有17所,它们是靠农业建设和农业总局的微薄津贴而存在的。

 

   (返回索引)

图1: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

转载:华南师范大学

分享到:
复制本文地址给好友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文章搜索
    天津考研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天津考研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天津考研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转自网络"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考研服务
      最新考研信息
      相关文章
    《外国教育史》课程习题--------第一章     习 题
    《外国教育史》课程习题--------第二章       习 
    《外国教育史》课程习题--------第三章       习 
    《外国教育史》课程习题--------第四章       习 
    《外国教育史》课程习题--------第五章      习  
    《外国教育史》课程习题--------第六章        习
    《外国教育史》课程习题--------第七章     习  题
    《外国教育史》课程习题--------第八章     习  题
    《外国教育史》课程习题--------第九章      习 题
    《外国教育史》课程习题--------第十章       习 
      热卖考研资料
    资讯栏目导航
    新闻政策 考研新闻 考研政策 热点点评
    复习指导 英语 数学 政治 专业课 分数线 大纲 复试
    经验心得 经验交流 考研故事
    院校导航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其他
    统考科目 心理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历史学考研
    计算机考研 医学考研网 法律硕士 农学
    热门专业 会计学 行政管理 土木建筑 化学 机械 法学
    自动化 新闻传播 人力资源 生物 电气 中文
    管理学 电子通信 国际关系 外语 经济 社保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隐私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设为首页 顶部 全国统一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27056088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24 天津格瑞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旗下网站:[天津考研网]52kaoyan.com上学网]chinakao.cn
    公司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卫津路佳怡国际D座底商(天津大学东门斜对过) -办公室地图-行车路线 工商网银在线支付平台,安全快捷!支付宝特约商家,信任标志!考研一站式服务,考研无忧!
    公司总机:022-85681642 客服热线:022-58054788,58054799(7X24小时热线支持)
    法律顾问:王自强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津ICP备0700135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