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叫做淳维。早在唐尧、虞舜以前,就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住在北方蛮荒之地。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开始了大迁徙。他们的牲畜以马、牛、羊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些比较特别的动物,诸如骆驼、驴子、骡子,駃騠(音“觉提”),騊駼(音“逃图”),騨騱(音“拖席”)等。
匈奴人以放牧为生,没有文字。自幼学习弓马射箭,兵民一体。平时游牧,战时为兵。打仗的唯一准则是:能战则战,不胜则走。从不以逃跑为耻。兵器主要有弓箭、刀、铤。主食肉类,穿皮革。匈奴人奉行强人政治,强的人吃好的,弱的人吃残羹剩饭。不存在孝道的观念,父亲死后,儿子便可以以母亲为妻,兄弟死去,活着的其他兄弟就可以娶死去兄弟的女人为妻。匈奴人只有名,没有姓氏和字。基本处于文明未开化阶段。
到了夏朝的时候,一个叫公刘的人改变了戎狄的风俗。三百多年后,戎狄族进攻周太王亶(dan)父,亶父逃跑到歧山脚下,豳地民众都跟随亶父来到歧山下,在此营造城邑,创建周国。百余年后,西伯侯姬昌讨伐畎夷氏。之后,其子周武王即位,重回酆京、镐京,把戎夷驱逐到泾水和洛水以北,让他们按时向周进贡,叫做“荒服”。两百年后,周穆王讨伐大戎,获得四条白狼和四只白鹿。此后,荒服的戎夷之人不再来镐京进贡。
又过了两百年,申侯勾结犬戎,击杀周幽王。犬戎因此夺得周朝焦获之地,进入泾水和渭水之间,侵犯中原地区。当此之时,秦襄王兴兵勤王,将戎人打到岐山,因此被封诸侯。六十五年后,戎人越过燕国攻打齐国,而后四十四年,又帮助燕国攻打齐国。如此反反复复,戎人,也就是匈奴人的前身与中原各国冲突不断。
等到七雄并立,其中秦、燕、赵三国与戎族接壤。秦国自陇以西有诸、绲戎、翟、等部族,岐、梁、泾、漆等郡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部族;赵国北部有林胡、楼烦等部族;燕国北部有东胡、山戎等部族。这些部族分散居住在山谷溪涧中,有自己的君长,力量分散,没有统一的领袖。
后来,义渠部开始修筑城池以求自守,而秦国则慢慢地对它进行蚕食,到了惠王嬴驷时,攻占了它二十五座城池。再到昭襄王时,宣太后诱义渠王于甘泉宫杀之,随后发兵义渠,灭掉该部,之后在陇西、北地、上郡等地修筑长城,以抵抗西北胡人的侵扰。
赵国在武灵王时代,赵雍率军在北方击破林胡、楼烦等部族,自代郡经阴山下,到高阙,修筑长城,建立要塞,并设置了云中、雁门、代郡等郡。
而后,燕国的将领秦开因曾在东胡作过人质,深得东胡的信任,返回燕国后率军袭击东胡,大破东胡兵,迫使它向北退却了一千多里。燕国于是也在造阳至襄平一线筑起长城,同时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以抵御胡人的攻掠。
从上述记载来看,中原强国虽然有能力击败北方游牧民族,但是并无真正有效的打击手段,面对游牧民族的机动性,中原国家往往还是以防御为主,秦、赵、燕三国在击败游牧民族后,都采取了建造长城的方法,守卫国土,这恐怕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等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将各国长城连为一体,便有了举世闻名的秦长城。不过在战国时代,匈奴对中原文明的威胁并不大,一直到匈奴第一位伟大的领袖冒顿单于降生,匈奴才形成对中原王朝具有威胁性的战斗力。
尽管匈奴人对中原各国不具有致命威胁,但是如此反复,亦为中原之害。赵人李牧,先固守,后以瞒天过海之策,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死士五万人,善射士兵十万人。之后让这些人化作牧民,漫山遍野的放牧,以诱敌深入。中原民族并不是打不过游牧民族,而是打不到游牧民族。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可以在草原上找到游牧民族的所在,击溃他们并不困难。匈奴单于果然上当,被李牧大败。此一战,斩杀匈奴十万人。此后十余年内,匈奴不敢踏入赵国边境一步。
及至秦朝初立国,始皇一面派蒙恬加筑长城,一面令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讨匈奴,大败匈奴,成功收复黄河以南地区,设置了四十余县。到此为止,中原民族对匈奴的战争都是处于优势的。直到冒顿单于的出现,中原民族才开始转为守势。
汉王朝的建立后,长时期内依赖于和亲政策,以稳固中国的边疆,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国策才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武帝重用卫青、霍去病,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若从公元前134年马邑之战算起,至公元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降匈奴,这场战争共持续了45年,几乎伴随了汉武帝一生。其中有战斗的年份约为23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公元前134年到公元前119年,约为16年。这一阶段虽然匈奴也多次犯边,但是汉处于主动,多次派重兵攻打匈奴,重要战役有五:
公元前127年,车骑将军卫青和将军李息等略匈奴河南地,置朔方郡。
公元前124年,大将军卫青率十万人出朔方高阙塞,斩首15000级。
公元前123年,卫青率军十万出定襄,斩首19000级。
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北地,斩首38000人,降伏浑邪王部40000余人,开西河四郡。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领兵50000人,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卫青首虏19000级,霍去病首虏70000级。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虽然双方伤亡都很重,但是总得来说汉朝处于攻势。
第二阶段是公元前118年到公元前104年,此阶段,双方基本都处于休养生息阶段,彼此无大战。
第三阶段是公元前103年到公元前90年,汉朝对匈奴之战,则可说是损失惨重。公元前103年,赵破胡率军20000伐匈奴,结果全军覆没;公元前99年,李广利率军30000人出酒泉,与匈奴战,虽胜,但是军队也损伤大半。李陵则降匈奴。公元前90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70000伐匈奴,结果全军覆没,而降匈奴。
这场持续了45年的战争,不论对汉,还是对匈奴来说,其实都是失败的。
据不完全统计,武帝时期,汉兵战死、降匈奴和被匈奴杀略的吏民共计14万人,马匹11万;匈奴人员伤亡降伏在21万人,马匹无统计。从军事上来说,这场战争双方并没有胜负差异。所以会觉得汉朝取得胜利,是因为汉朝财力、人员远胜于匈奴。
战争固然是在拼军事,拼武备,本质上却在拼财力,拼人员。匈奴虽然有着强悍的战斗力,但是一旦汉朝全力以赴,匈奴无论如何是拖不起的。其实,对汉朝之社会经济来说,这场战争的破坏性是极大的。汉朝内部因此各种矛盾激化,“盗贼滋起”,大群至数千人,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不可胜数。
就战争的性质而言,前半期,汉对匈奴可说是反侵略战争;而后半期,匈奴对汉已经不构成威胁,汉对匈奴的战争则有侵略之倾向了。
倘使汉武帝以强大之国力,发展强大之武备,文武并用。一边用弓箭说话,一边用橄榄枝说话,必然可以营造汉与匈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之局面。对汉与匈奴两国国民来说,定然是利大于弊。
然而,如此相持,则必定不利于汉朝之开疆拓土,我中国国土之面积将不如今。从狭义的民族国家角度来看,汉武帝之举,无疑是正确的;从狭义的强国角度来看,汉武帝之举,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但是,如果以天下的观点来看这场战争,武帝之举,实乏善可陈。
至于,卫青、霍去病固然是一代名将,但是根本上来说,还是汉朝的国力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卫青、霍去病用兵未见得高深。
匈奴国在于汉朝的连年战争后,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昭宣之时,又遭乌孙国与汉朝联合打击,人员伤亡“三万九千余级”、牲畜“七十余万”。后来,单于又将兵万余骑,追击乌孙,结果遭遇大雨雪,“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公元前63年,匈奴又遇到饥荒,人民畜产死亡十之六七。
天灾兵祸之后,匈奴国内部又发生了争权斗争。至公元前57年,匈奴国同时出现了五个单于。后虽有呼韩邪单于短暂统一,但不久又遭分裂。呼韩邪单于败于郅支,失去单于庭,降于汉。
郅支单于则引兵西向,得知汉朝助呼韩邪单于,自知不敌,便改向西北,攻打乌揭、坚昆、丁令,留都坚昆。而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又逐渐统一了匈奴。但是此刻匈奴已经对汉称臣。至东汉时期,再遭匈奴犯边,但已不可与西汉时同日而语。
公元46年,匈奴爆发蝗灾,与汉再度和亲。乌桓再击匈奴,匈奴北徙。同时,匈奴内部因争夺单于位,再次分为两部。其中,南匈奴归降汉朝,成为汉朝治下的一个少数民族;而北匈奴依旧独立称臣。
公元73年、74年,汉与南匈奴破北匈奴于天山和蒲类海等地。公元89年,窦宪与南单于再破匈奴。次年,南单于又破北匈奴。北匈奴一再败走,远遁西域。而南匈奴则一直臣服于汉,中间也不乏斗争。但是于历史已无大的影响。
匈奴汗国,也就是南匈奴汗国,在形式上仍继续存在一百余年,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不再重要。公元216年,它的最后一位单于呼厨泉单于从当时的王庭平阳去邺城拜会曹操。曹操把他留下,下令将匈奴汗国分为五部,每部各设立一个都督,直属中国中央政府,单于名位撤销。这个煊赫一时,立国约四百三十年的庞大国度,终告灭亡。
而北匈奴大败于汉朝,这一战对中国来说,固然值得记载,对于西方的历史来说则更为重要。北匈奴的向西溃退,对于西方人来说却是西侵,在此后三四百年里,匈奴人一直向西流亡。据《新全球史》载:
“公元5世纪中期,匈奴人的首领阿提拉把匈奴组成了一支不可抗拒的力量。在阿提拉领导下,匈奴人侵略了匈牙利,兵锋刺进了罗马在巴尔干地区的边境,威胁高卢人和意大利北部的安全,并且侵袭了居住在罗马帝国边境上的日耳曼人。
阿提拉并没有建立一套政治制度或者国家机构,因此,公元453年阿提拉死后不久,匈奴人作为一种政治和军事力量就解散了。然而,此时,匈奴人已经给西哥特人、东哥特人、汪尔达人、法兰克人和其他日耳曼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大批涌进罗马帝国内寻求庇护。进入帝国边境后,他们基本尚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西哥特人)公元410年掳掠了罗马城。到公元5世纪中期,西罗马帝国已经步履蹒跚。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领袖奥多亚克废黜了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
若以阿提拉之死作为匈奴国的灭亡,那么自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匈奴国足足存在了近700年。这个强悍不屈的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北部,在遭遇种种灾祸之后,依旧以他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顽强的与命运抗争着,他的足迹跨过大半个欧亚大陆,书写了一部具有史诗意味民族之歌。 |